角蛙饲养,怎么饲养角蛙
本文目录索引
1,怎么饲养角蛙
角蛙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蛙,被业者更名为招财蛙。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角蛙的饲养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角蛙的饲养方法 角蛙养过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是吃,一张大嘴占了将近身体的一半,这种构造可以说就是为了大量进食而演化的。正是所谓的嘴大吃四方,角蛙的亚种至少有六种之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钟角蛙(C. ornata) 角蛙而最昂贵的就属亚马逊角蛙,又称为霸王角蛙,身价上万台币。令人咋舌。角蛙各亚种的原生栖地各自分离几乎完全不相重叠,所以也就各自能够保持较独立的体色。但是因为人为的杂交和改良,又另外发展出许多变异的体色,使得要分辨亚种也是越来越困难。 角蛙的种群分布 角蛙是原栖息在南美洲的大型蛙类,共有7种,随着栖息环境和分布地点的差异,身体上的斑纹和色彩各有不同,体形最大可达15公分左右。它最显目的特征就是在头部两侧眼睛上方具有柔软肉质状的角状突起。角蛙头部上方的突起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在充满落叶的环境中,能够模拟成落叶的形状而逐步演化的结果。它习惯守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等待猎物靠近再捕食,因此几乎很少会看见它四处移动或改变姿势。相当贪吃的角蛙只要是看见身形较小的动物经过它,几乎都会被一口吞下,甚至是同类也不例外。不过它们对于不会动的食物,则好像看不见似的一点都不感兴趣。 角 角蛙蛙是一种栖息在地表潮湿落叶层中活动的陆生蛙类,当繁殖季节来临时,雄蛙会发出低沉的鸣叫声来吸引雌蛙的靠近,在配对后将卵产在地表降雨所临时形成的小水洼中,等待水中的蝌蚪长大成为小蛙后,从此就不再下水。角蛙的成长速度惊人,如果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半年体形就可以超过10公分了,由于外形十分有趣,因此常被人们饲养作为宠物。 角蛙的形态特征 身 角蛙体呈矮胖的模样,仿似一只粽子,嘴巴很大,全身皮肤布满细上的疣粒,眼睛上方有凸起的三角形肉质小角,身体底色以黄色、黄褐色、鲜绿色居多,上面则散布有不规则之黑褐色、啡红色、淡棕色的斑纹。全身布满大大小小凸出之疣粒。 雄性体100mm,雌性可达125mm。经常把身体半埋于土中等待猎物上门的埋伏型狩猎者。角蛙肤色艳丽,头上有角状突起,外形狰狞可怕,性情也极残暴,它是蛙中的魔鬼。它除了捕食昆虫、小鸟等外,还以同类为食,许多性情较温和的蛙通常是它们的口中之物。角蛙在幼蛙时期就很残暴,它们捕食其它蛙类的幼蛙。 6角蛙的主要习性 生活习性 栖息于南美温暖而较干燥的大草原地带,对湿度要求很高,至少要85%或以上,它们的适温环境为26-29摄氏度。利用雨量较为集中的夏季来繁殖,会选择在池底产下200-1000颗宛如一个网球大小的卵块。 角蛙是一种两栖类动物。所谓两栖就是角蛙的生活中需要有水域和陆地,角蛙的幼体─ 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而成体都需要生活在近水的潮湿环境中。这种生活方式是角蛙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角蛙类是由水中生活向陆地生活的进化中形成的过渡型类群。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然而,成体适应陆地生活,由鳃呼吸发展到以肺和皮肤呼吸,外形上失去尾,形成了四肢。所谓水陆两栖中的水是指淡水,海水中不能生存。因此,干燥、无水、阳光直射的环境是不可能有角蛙类生存的。大部分角蛙类的活动时间在晚上,白天则隐藏在隐蔽处,以防烈日和敌害。 角 角蛙蛙类成体生活在近水潮湿的环境中,不同的角蛙类的具体生活环境又有差异。角蛙类有三种生活类型,即水栖型、陆栖型和树栖型。水栖型中又可分为静水生活型、流水生活型和湍流生活型;而陆栖型又可分为溪边生活型、草丛生活型、土穴生活型;树栖型不再细分。本书所要介绍的几种角蛙,如牛角蛙、美国青角蛙和虎纹角蛙、黑斑角蛙属于静水生活型,棘胸角蛙属于流水生活型,中国林角蛙属草丛生活型。不同类型的角蛙生活在不同两栖环境中,身体形态结构和习性同环境相适应。 角蛙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通常表现出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被敌害所发现,从而保护自己。在植物丛中的角蛙以绿色为主,并有斑纹。如林角蛙为绿色,棘胸角蛙为棕色,牛蛙在明亮的环境中体色会变浅。 角 角蛙蛙幼体 ─ 蝌蚪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初期蝌蚪用外鳃呼吸,外鳃在头的两侧,各有 3 个分支。后期蝌蚪外鳃消失,变成 4 对内鳃。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后,内鳃消失,生出 1 对囊状的肺,可以从空气中呼吸氧气。然而肺的构造简单,由肺所吸取的氧气不能满足蛙的需要,因此要借助皮肤来呼吸氧气,由皮肤所吸取的氧气,占总呼吸量的 40 %左右,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靠皮肤。尤其在冬眠期,几乎全部靠皮肤进行呼吸。皮肤呼吸的必备条件是皮肤湿润,干燥的皮肤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这就是蛙类喜欢栖息在近水、潮湿、阴凉环境中的道理。 摄食习性 角蛙是两栖类动物,蝌蚪在水中生活,成体以陆栖为主,也可以入水。因此野生的角蛙能在陆地上和水域中摄食。 蝌蚪的食性 蝌蚪的摄食方式与鱼类相似,将粉状食物与水同时吸入 口腔,然后将水从鳃裂处压出,食物被吞下;另外,蝌蚪的口缘的角质齿,能啃下食物微小颗粒,与水一起吞入口中。 蝌蚪是杂食性的,不同种的蝌蚪食性亦有差异。一般生活在湖泊、池塘、溪边的种类以草食性为主,如棘胸蛙;生活在水面或水底的蝌蚪大多为滤食性,它们滤食水中细菌、浮游生物、小型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这些食物随呼吸水流进入蝌蚪口中而被滤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有吞食同类尸体和卵的习性,如棘胸蛙能摄食水中动物尸体,也能啮食死亡的同类。这是蛙类的一种适应性。 蝌蚪的食物种类有藻类、原生动物、昆虫、水生植物碎片等。如牛蛙蝌蚪的食物有:藻类植物、单子叶植物、浮游动物、有机颗粒及腐败有机物等。人工饲养表明,角蛙蝌蚪还取食豆饼、麦麸、蚯蚓粉、鱼肉、动物内脏等。 由此可见,蝌蚪以吃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人工饲养时,可通过驯化,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 成体蛙的食性 角蛙蛙为捕食性动物,通常只捕活的动物,主动地寻找措物或被动地等猎物靠近到一定距离时突然捕捉它们。捕食要依赖视觉。由于蛙的眼球角膜呈凸形,水晶体呈扁圆,并且远离角膜,所以能看到较远的物体,能发现数米以外飞行的活饵。此外,蛙眼在头的上方两侧,两眼眼球距离大,对近距离内的食饵,不能形成双眼视觉,视野重叠范围小,所以近距离的食饵显得模糊不清。而且蛙的视觉反射是不完全的,会动的物体才能被看见。尽管蛙的视力不佳,但嗅觉能感知气味,帮助捕食。 角蛙在陆地上使用舌头捕捉猎物。在水中直接用下颌捕捉猎物。不同的蛙种捕捉动作略有不同。蛙类昼夜捕食时间因气候条件和蛙类不同有所差异。有的白天捕食,有的晚上捕食。牛蛙、美国青蛙、棘胸蛙都在晚上捕食,经驯化白天也会摄食。中国林蛙一般白天摄食。但是,也有许多蛙类摄食是无规律的。蛙类的食物种类以昆虫为主,约占总食物的 75 % ,昆虫中最多的是鞘翅目昆虫,其次是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蛙类的食谱非常广泛。不同的蛙种的食谱有时有差异,同一种蛙也由于地域不同、大小不同,摄进的食物也有不同。这主要由地理差异、蛙本身的差异,以及自然季节的变化而引起的。成体蛙的摄食量与自然环境中的食物丰盛度、角蛙的捕食能力及蛙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关 角蛙的喂食方法 角蛙蛙是守株待兔之猎食者,可供应的食物包括所有会动的昆虫、蚯蚓、金鱼、乳鼠及蛙类等,基本上它们甚么都会吃。在养久了,甚至连肉类也会吃。喂食时用钳子夹着,并摆动 饵料诱食,或轻轻摩擦角蛙之口边,刺激食欲。至于多久喂饲一次,以一只不足3cm的角蛙而言,约2-3天喂饲一只蟋蟀或小金鱼。若喂饲过量,它们会出现反吐,甚至因而死亡。最好的投喂时间,就是清早和傍晚时间,当然下午也会进食,只是比较迟钝些许吧。到角蛙较大时,可投喂乳鼠,但每次喂饲之间隔时间,则要拉长,差不多7-10天一次。若经常喂饲,会长大得很快,但只会长脂肪,而不长肌肉和骨骼。在原栖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类的幼体,所以不适合与其它蛙类或大小差异太大的同类混养。 角蛙的饲养技巧 角蛙可以饲养在任何有水的空间,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过它体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对温度的需求也不高,任何可以吞下的活体食物如小鱼蟋蟀等或是摇晃的肉片。死老鼠等都是照单全收,静止不动的食物它们是看不见的。在原栖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类的幼体,所以不适合与其他蛙类或大小差异太大的同类混养。 饲养空间 角蛙只成年的角蛙(由吻端至泄殖孔长4-6英寸)可以很舒适地生活在一个塑料的储衣箱或10加仑大的水族箱内。如果你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可以不用垫材。如果是需要展示,厚达数英寸(具体厚度,视你想让你的角蛙将自己埋得有多深而定)的软木树皮块是很好的选择;同样也可以选用较光滑的石子,石子要比较大,以免被当作食物咽下去。要把角蛙养得好,紧记不要被太阳光或其它强力紫外线直接照射到,若要照明的话,可以使用水族箱用的荧光灯管,或一般白光管。饲养缸中的水及水苔最好每天更换,尤其是看到有排泄物时,更要尽快清理,因为排泄物中的化学成分会伤害角蛙(及其它两栖类)的健康。南美角蛙在吃饱后,会把身体藏在底材中,只露出头部。每天向饲养缸中喷洒清水,以维持缸中湿气,令角蛙皮肤避免干燥。 饲主最好尽量避免,以手直接触摸角蛙(及其它两栖类),更换底材时以网或铲把角蛙从后捞起,移至水盘清洁,接触过角蛙及其它两栖类后,必须要彻底洗净双手。 饲养环境
2,角蛙怎样饲养最好?谢谢!
一、挑选
角蛙和其他大多数动物一样比较敏感,环境的突然改变、运输的颠簸和人为过多的打扰可能会导致角蛙出现短期绝食的现象,野生个体尤为严重。有些不法商贩不懂饲养也会导致一些角蛙健康状况不好。因此,挑选一只健康强壮的角蛙对今后顺利饲养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的角蛙体形匀称无外伤或严重畸形、色彩鲜艳、身体较胖;静如磐石动如闪电;饲养环境干净不能到处粪便脏乱不堪。在购买时最好让老板投喂一只大麦虫或一条小鱼,以便发现一些可能有潜在疾病的个体。切忌最好不要购买一些野生的、得病的、极度瘦弱不堪的个体。
二、环境
挑好角蛙之后就要给它一个舒适的环境。饲养角蛙的器皿最好有盖,以防角蛙出逃(高于30厘米可以没有盖子)。所选器皿原则上越大越好,宽敞的空间对宠物的生长绝对有益。如何布置可以用比较流行的这种“干湿分离法”。
有些朋友喜欢造景,觉得这样既提高了观赏性爱蛙住的也舒服。确实,一个合适的环境会让宠物觉得安心负有安全感。但很多朋友花了大心思大价钱布置得环境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原因就是你造的景未必就是角蛙喜欢的。造景前要先去了解角蛙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很多朋友认为角蛙不就是外国的田鸡么?所以就把角蛙当田鸡养,把环境搞得要多少湿有多少湿。但这是错误的,角蛙在野生状态下是生活在相对干燥的落叶堆、大草原,甚至当地居民的花园里,而并不是像田鸡一样生活在潮湿的小溪或湖泊里。所以在布置环境时要模拟这样的环境,切忌最好不要用水苔,因为角蛙生活在草原而不是苔原,再者水苔泡水里特别一到夏天腐烂很快会滋生大量细菌。所以在布置环境时要尽可能避免使用水苔以及比角蛙小的可移动的装饰物(如小石子),也不要使用一些粗糙、纤维易脱落的垫材如百洁布、某些过滤棉、爬虫树皮等。
三、食物
角蛙的食物很广泛:昆虫、小鱼虾、别的蛙类甚至老鼠等只要吞得下的都是角蛙的理想食物。但要注意的是角蛙贪吃,所以食物的量要人为干预。一般幼蛙三到四天投喂一次,每次量不宜太多。成蛙可以一周一次,但要喂饱,一般食物最好在角蛙体长的2/3左右。喂单一大个体的食物要比喂几只小个体食物要好,比如一只6厘米的角蛙,喂它一条4厘米的鱼要比喂4条1厘米的鱼好。
虽然角蛙什么都吃但有些看似可以喂食的食物不能投喂。像海鲜包括三文鱼,因含有大量鱼油会导致角蛙消化系统、排便出现问题;畜禽肉如鸡、鸭、鹅、牛、羊、猪的肉,这些肉类纤维过粗不利角蛙消化甚至对肠胃会造成损伤。尤其猪肉因含有极高量的脂肪、胆固醇,是坚决不能给角蛙喂食的。
一般你想喂宠物吃某种食物前应事先思考一下宠物在野生状态下吃不吃得到这种东西,只有宠物吃得到,在千百年的进化中其消化系统才有可能进化到具有消化这些食物的能力。像角蛙,昆虫肯定是首选,也有可能捕获一些路过的小型哺乳类动物。有人可能觉得角蛙水性不好鱼应该吃不到,其实不然。角蛙生活的草原会有季节性的小规模洪水,当洪水退去时一些搁浅的小鱼会被角蛙捕获,这在一些科教片中有记录。而海鱼虽然也是鱼,但相比淡水鱼其鱼油含量要高得多,角蛙像人一样吃得太油腻对身体没有好处。鸟类可能偶有捕获,而牛、羊、猪角蛙更是想都没有想过......
这里我想岔开一下说说“填食”。填食其实是一种非常具有危险性的喂食方法!不开食,说明宠物有问题,那些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不开食的个体还好,要是一些患了病,比如肠胃溃疡、口腔炎等的个体,本身就因为得病不能吃食,人为硬塞之后很有可能造成病情加重或二次伤害。其次填食就必须先固定、然后掰开嘴、再然后塞进去,在这整一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不小心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而且这么做会使宠物本来就紧张的神经绷到极限,最后被活活吓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挑选健康的宠物买回来头两天不要打扰它,让它先冷静并熟悉环境。如宠物还不开食,可用稀盐水(沾一滴到舌头上刚好尝得出咸味就可以了)泡个2到3分钟(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我的老爷树蛙就是这么开食的)。
四、水
因为两栖类的皮肤很薄,渗透性好,因此比其他水生生物更易受到毒素和污染物的影响。所以在水的选择上最好选择山泉水或矿泉水,但这两种成本太高,所以大多数人喜欢自来水。但切记用自来水饲养角蛙时必须将自来水放置一到两天再使用,否则就会造成角蛙氯气中毒而死亡。
同时勤换水,一般夏天三到五天就应换一次;冬天可五到一周换一次,有粪便或脏物则要立即清理。角蛙是偏陆栖的,直接泡水里养不太适合角蛙的习性还容易得病,所以还是水盆更适合点。至于水深在角蛙身高的一半即可,最深保证角蛙在水里四脚着地就能正常呼吸,否则有溺死的危险。
五、光照
角蛙喜欢在夜间活动,又不像爬行类那样离不开阳光,所以对光线没什么要求。反而要切记角蛙和大多数两栖类在饲养时要避免阳光直晒,否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六、赏玩
经常有朋友问自己角蛙不让上手、怎么抓甚至角蛙跳下台子怀疑受伤的帖子。我个人建议,没事不要玩你的角蛙。因为两栖类皮肤很薄,难保哪天你手上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被角蛙皮肤所吸收造成严重后果。再者角蛙其实胆子很小,你去抓它难免要逃,就不可避免出现跌落台子这样的“险情”发生,玩的次数多了甚至会导致食欲下降。所以最好除了打扫清理环境以外没事不要把角蛙抓出来玩!
七、雌雄鉴别
关于角蛙的雌雄,一般只有成体才分辨得出来。成年雄性角蛙体型较小、喉部有暗色鸣囊、前爪内侧有婚垫,雌蛙体型肥硕、喉部平坦无鸣囊前爪无婚垫。
八、疾病
只要环境干净、食物充足角蛙几乎不得病,常见的一般也就像蒙眼、受伤还有红腿病。其中蒙眼和红腿病都是因为环境尤其水体内大量细菌感染导致,所以勤打扫勤换水很重要。环境整洁了这两种病就是想得都很难(废话,谁愿意得啊?),至于受伤那就要饲养者在布置环境时就要避免在缸内摆放有可能伤到角蛙的物件,同时给予躲避不要过多的人为干扰。
九、夏眠
一般只有成年角蛙可以夏眠(咱们这的冬天正好是角蛙原生地的夏天),在角蛙长到6厘米之前不要让它夏眠,否则死亡率很高。在平时角蛙饲养温度保持在18到32摄氏度左右最为适宜,夏天注意通风,到了冬季可将角蛙缸和加热垫一起放入一个大的储物箱或泡沫箱即可(安全起见不建议直接把加热垫压在饲养盒或缸下)。为了不让小角蛙夏眠,就不能用椰土之类的底材而应该用生化棉,角蛙没法挖洞也就不会夏眠了,如想让成体角蛙夏眠则应铺一层干燥的厚椰土,容器大的话给一个水盆。
聊到这里,相信刚接触角蛙的朋友应该对如何饲养角蛙的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只要您有爱心、有耐心,看似并不出众的角蛙有时也能给您带来很大的惊喜和别样的快乐!最后祝愿您的角蛙健健康康、活泼快乐!!!
3,角蛙该怎么养?
买之前必须看店主给它投食 进食再买 然后还要注意看身上是否有伤或溃烂 还有红腿病(不知道可以百度一下 角蛙红腿病)
以下是参考资料:
角蛙属于两栖动物中最大一科:细趾蟾科(Leptodactylidae),这个科包括多种似蛙又似蟾蜍的动物,分布于南美洲。 角蛙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蛙。养过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是吃,一张大嘴占了身体的将近一半。这种构造可以说就是为了大量进食而演化的。 角蛙的亚种至少有六种之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钟角蛙(C. ornata),其次是南美角蛙。而最昂贵的就属亚马逊角蛙(C.conuta),又称为霸王角蛙。身价数千人民币。角蛙各亚种的原生栖地各自分离几乎完全不相重迭,所以也就各自能够保持较独立的体色。但是因为人为的杂交和改良,又另外发展出许多变异的体色,使得要分辨亚种也是越来越困难。现在市面上的南美洲角蛙很多是杂交的,所以这里所说的南美洲角蛙纯粹泛称而已。对于喜欢饲养两栖类的新手而言,角蛙是个不错选择,但对于害怕经常进行换水、清理等工作之饲主而言,就最好别想了。另外想欣赏宠物动来动去之乐趣,这物种也不算是个好选择。但喜欢以欣赏艺术品般心态的话,则当别论,因角蛙每天大部分时间只会花在打坐和冥想。特 征 身体呈矮胖的模样,仿似一只粽子,嘴巴很大,全身皮肤布满细上的疣粒,眼睛上方有凸起的三角形肉质小角,身体底色以黄色、黄褐色、鲜绿色居多,上面则散布有不规则之黑褐色、啡红色、淡棕色的斑纹。全身布满大大小小凸出之疣粒。饲养环境 角蛙可以饲养在任何有水的空间,一般角蛙会整天蹲在同一地方极少移动,所以空间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过它身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每只角蛙应该独立饲养,饲养缸里面可铺设无菌土,上放湿透的水苔,或一块1-2cm厚之湿透海绵供其竭息,但切勿选用有尖锐硬角的石块,以免角蛙因追捕食饵时刮伤。 温湿度 饲养角蛙的湿度要求要高,85%或以上是少不了;另外它们的适温在26-29度左右,晚上最好可以降低温度约3-5度。在冬季则可利用电毡加温,而夏天则不需要任何保温设备,只要把饲养缸放在阴凉通风之地方角落。 喂食 角蛙是守株待兔之猎食者,可供应的食物包括所有会动的昆虫、蚯蚓、金鱼、乳鼠及蛙类等,基本上它们甚么都会吃。在养久了,甚至连肉类也会吃。喂食时用钳子夹着,并摆动 饵料诱食,或轻轻摩擦角蛙之口边,刺激食欲。至于多久喂饲一次,以一只不足3cm的角蛙而言,约2-3天喂饲一只蟋蟀或小金鱼。若喂饲过量,它们会出现反吐,甚至因而死亡。最好的投喂时间,就是清早和傍晚时间,当然下午也会进食,只是比较迟钝些许吧。到角蛙较大时,可投喂乳鼠,但每次喂饲之间隔时间,则要拉长,差不多7-10天一次。若经常喂饲,会长大得很快,但只会长脂肪,而不长肌肉和骨骼。在原栖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类的幼体,所以不适合与其它蛙类或大小差异太大的同类混养。 日常照料要把角蛙养得好,紧记不要被太阳光或其它强力紫外线直接照射到,若要照明的话,可以使用水族箱用的荧光灯管,或一般白光管。饲养缸中的水及水苔最好每天更换,尤其是看到有排泄物时,更要尽快清理,因为排泄物中的化学成分会伤害角蛙(及其它两栖类)的健康。南美角蛙在吃饱后,会把身体藏在底材中,只露出头部。每天向饲养缸中喷洒清水,以维持缸中湿气,令角蛙皮肤避免干燥。饲主最好尽量避免,以手直接触摸角蛙(及其它两栖类),更换底材时以网或铲把角蛙从后捞起,移至水盘清洁,接触过角蛙及其它两栖类后,必须要彻底洗净双手。繁殖:国内几乎没有角蛙繁殖,因为很难找到一对,大部份出售个体都是雌性,几乎没有雄性个体,所以极少听到有人繁殖成功的消息。可能在输出国就做了性别控制。基本上,雄性体型较小,最大约10CM;雌性较大,约15CM左右。而且雄性在繁殖季节会发出求偶的鸣叫。尽管角蛙饲养容易,体格又壮硕,但是繁殖却并不容易。必须经历1-2个月的干燥低温期才能诱发交配。可以将它们放在铺满潮湿水苔的小缸中再放在阴凉处所,温度控制在20-21度,让水苔自然干掉即可。但缸中还是需要置放小水盆, 以备不时之需。 交配后的雌蛙会将卵附着于水生植物旁,约2-3天就会孵化成蝌蚪。由于蝌蚪也有同类弱肉强食的习性,所以水中必须放入较多水生植物供躲藏,或是将蝌蚪各自隔离饲养。蝌蚪的成长迅速,只要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转化为角蛙。幼蛙也是以隔离饲养比较安全。只要达到幼蛙阶段,死亡率就会大幅降低。除了不小心吃到哽死或撑死,倒也没什么致命的病症会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角蛙是饲养蛙类中最适合的入门种类。 希望采纳
4,角蛙怎样饲养最好?
角蛙和青蛙不一样,角蛙喜欢偏干燥的环境,且角蛙不能混养,容易互相吃。角蛙的窝当然是越大越好了,他可以活动,而且最重要的是“干湿分离”。千万别用水泡着角蛙,只需放一小盆子水,水深以没过角蛙身体一半即可,同时,如果有心思你还可以做一些布景,让角蛙生活的舒适一点。记住角蛙窝一定要带盖子,否则它会逃跑。 1、居住环境:一只成年的角蛙大概有10-16厘米长,它能在任何有水的地方生存,而且一蹲就是一天,运动量极少。因此饲养者只要准备一个足够大空间的玻璃缸就可以了。 2、水质要求:角蛙对水的来源没有要求,只要不在氯气含量丰富的水中,角蛙在其它任何水中都可以生存。角蛙是依靠皮肤来吸收水分的,因此准备玻璃缸要让角蛙可以随意的爬进爬出。适合角蛙生存的水温在21-30摄氏度,水源每两天更换一次或者发现水脏了就要立即进行更换。 3、食物:角蛙喜爱吃活动的食物。小鼠、金鱼、蚯蚓都会成为它的食物。角蛙非常的能吃,因此在喂食的时候饲养者应该掌握一个量,过多过少的食物对角蛙的身体都是没有好处的。
5,角蛙新手入门饲养教程
新手养角蛙需要提供一个好的环境,附近一定要有小水池,让它能呆在里面。通常每两天要换一次水,保持水体的干净卫生,水温则要保持在21-30℃之间。 这种动物不爱活动,经常一蹲就是一天,平时可以投喂小鼠、蚯蚓或金鱼等作为食物,但一定要控制投喂量,以免撑出病来。 应该使用已经除掉氯气的水、过滤水,或是泉水。自来水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者煮沸,或者放在敞开的容器里过夜,来进行除氯。两栖动物是不喝水的,它们依靠皮肤来吸收水份,所以要提供一个大水盆子,让蛙可以很容易地爬进爬出。 最简单的布置方法,就是将一个裸缸倾斜放置,让较低的一端蓄上一英寸左右的水。水应该每两天换一次,或者一旦脏了马上就换掉。 角蛙可以忍受的温度范围为华氏70-90度。温度较低时,投喂食物的次数要降低一些,量也要少些。最适的温度范围为华氏75-80度。 扩展资料: 角蛙吃小鼠、金鱼、蚯蚓——几乎一切在它们面前活动的东西。一只成年角蛙每周的食量不应超过一只中等大小的小鼠或两条较大的饲料金鱼。 它们总是很饥饿,但是喂得过多会导致蛙极端超重,使得它可能无法长期保持健康。要投喂活洱,如果是死的,要用镊子夹着在它面前晃动。如果是喂小鼠,最好是喂刚刚死的或是解冻的小鼠,因为这样对蛙来说,比较安全,而对小鼠,也比较仁慈一点。